到了三月中旬,经过数百工匠日以继夜的修筑,刘衍的玻璃工坊终于建好了。

同时在史四升和两个儿子的指挥下,工匠们在玻璃工坊里造好了二十个坩埚——都是史四升找专门的坩埚工匠用最好的瓷土烧的。玻璃窑点火后,坩埚在窑里烧了两天,烧得白热,史四升才确定可以把原材料放进坩埚里烧制了。

刘衍听到消息,便高兴的来到灵山卫城外面的玻璃工坊,准备在这里指导烧制第一炉玻璃。也是为了进行前期的试验,刘衍让史四升带着工匠们在不同的坩埚里,放置略有不同的原材料:有的坩埚里只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有的坩埚里这三种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同,有的坩埚里加上一点硼砂,有的加上一点长石。

在刘衍的记忆里,烧制玻璃无外乎就是这几种原料,但是具体哪一种烧制出来的效果最好,刘衍心中并没有判断,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试验,才能看出哪种配方最后产的玻璃最好。

也多亏有了史四升一家的指点,刘衍才知道哪里买得到硼砂、长石之类的配料,派部下分头去采买,很快便买齐了所有需要的原料。

接下来便是实地烧制了,刘衍带着宋灌、史四升等一众工匠围在玻璃窑旁边,由一些工匠和学徒在前面实操。不过虽然现在人手和原料都已经齐备了,但是说起来烧制玻璃还是挺麻烦的:

首先要用质地非常纯净的砂砾作为最基本的原料,烧热融化之后经过几道工序制成玻璃溶液,然后要在烧热的玻璃溶液中,要加入硝石去色,这是因为玻璃含有微量的铁元素所以呈绿色,其中尤以二价铁为绿,三价铁则不是显著的绿色。

刘衍指挥众人加入硝石后,硝石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玻璃就显得无色透明了。

不但如此,玻璃烧制好后还需要澄清,就是要在玻璃热液中加入澄清剂,比如食盐。

澄清剂遇热挥发会形成大气泡,这些大气泡上升过程中带出小气泡,能让玻璃中的气泡减少,因此澄清。

刘衍的炉子设计得很成功,再加上史四升带着一众工匠很是得力,因此烧了一天就把六锅原材料全部烧成了玻璃热液。

这些玻璃液分别进入退火通道退火后,刘衍便亲自检查玻璃试验品的成色,发现第三个坩埚里加了硼砂的玻璃的透明度是最好的,算是找出了最优的玻璃配方。

第二炉玻璃刘衍又微调第一炉找出的最优配方,直到找到较为完美的配方,这才作罢,开始制作成品。这期间用了足足一整天的时间,外面寒风肆虐,可是工坊内却是热火朝天,刘衍都隐隐有了中暑的晕眩感,不得不中途带着众人出去“吹风”透气。

在烧制第三炉玻璃的时候,刘衍便将提前制作好的模压器搬了出来。

这所谓的模压器,其实就是烧制瓷器时候,用来烧制瓷器大平盘使用的,刘衍直接拿过来稍稍改装了一下,将压力减小,变成了制作玻璃制品的器械。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窝火小说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第七百九十一章 转攻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