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金在孔兴燮等人的陪同下,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迎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

孔府的二门建于大明初年,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平时来人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可是此时,孔兴燮却快走了几步,招呼左右将正门打开,陪同吴国金从正面进入后面。吴国金见状却依旧面无表情,根本不予理会。

入圣人之门后,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弘治十六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

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

这重光门在平时也是不开的,只有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此时孔兴燮也许是慌乱了手脚,又要招呼人去打开重光门,却被吴国金拦下,于是众人便绕过重光门,继续向里面走去。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众人过了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这里便是孔府的大堂。

这是历代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

府中正堂有厅堂五间,进深三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要历代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起,历代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到了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在大堂的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窝火小说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第七百九十一章 转攻为守